
2025年9月4日,盛虹石化10万吨/年POE项目成功投产新闻发布会暨长期供货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江苏连云港举行,首批320吨优等产品同步发车交付,标志着中国人攻关国外“卡脖子”技术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一举打破国外长达数十年的技术封锁和定价霸权,为行业的科技自强、构筑技术创新“护城河”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了解,盛虹石化POE工业化装置于8月17日一次开车成功并实现量产,投产过程平稳顺利且创造多项纪录:粒子的白度、透光率及黄色指数全部合格,密度优于行业标准;核心指标体积电阻率为1017Ω·cm,领先国际顶流品牌足足一个量级;已开发出18个不同牌号的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光伏胶膜、汽车制造、聚合物改性等高端领域,将成为盛虹新的盈利增长极。
五年磨剑终结“膜荒”
POE(聚烯烃弹性体),这种被誉为“工业黄金”的新材料,是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的“隐形铠甲”。然而,其核心技术和原料长期被海外巨头垄断,中国95%的POE依赖进口,每年近百万吨的采购背后,是千亿级市场定价权的被动挨打。
“没有自主技术,就永远受制于人。”盛虹石化POE项目负责人回忆研发历程时说。2020年,盛虹正式组建技术攻坚团队,立志向POE工业化发起冲锋。在此之前和之后,国内也有其它化工企业陆续加入自主化攻关。
2024年,国内曾有企业率先组织工业化装置投产,可惜未能逾越部分产品核心指标难关,打破海外垄断的冲锋停在了半山腰。
相较之下,盛虹人深知技术攻关“欲速则不达”的真谛,以一贯求真务实的作风,踏踏实实潜心钻研,在中试装置上反复开车测试,模拟工业化装置逐一验证、确认各项生产条件。两年多的时间里,盛虹石化历经70多次开车和50余次工艺、设备技改,极大提升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日后工业化装置的一次性开车成功夯实了根基。
“面对行业中热炒的国内第一套POE工业化装置之争,我们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选择把功夫下得足够深、功课做得足够透以后,才开始推进工业化装置的建设。运行中试装置帮助我们积累了大量实操经验,光测(转下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