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虹数字报刊数字报纸

2024年11月30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00-0000

盛虹数字报刊综合 安踏与盛虹签署战略协议 联合开发碳捕集纤维项目 虹世界,新未来!盛虹控股集团 2025届全国高校秋季招聘活动收官 安全预防 超越极限 盛虹控股集团举办第二十三届消防运动会 盛虹化纤能工巧匠展风采 国望高科杨国显:一个很“懒”的团队管理者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盛虹数字报刊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望高科杨国显:一个很“懒”的团队管理者

10月中下旬的一天上午,走进国望高科的工厂,高大的设备林立,机器轰鸣,水汽蒸腾。一个身着蓝色工作服、带着斑驳沾灰安全帽的中年男子,穿梭在过滤、清洗、漂白、搅拌、酯化等一系列设备之间,一会儿踮脚抬头,一会儿弯腰俯身,一会儿下蹲探视,极为认真地检查每台设备的运转情况,后背的衣服已然湿透。他就是国望高科生产部设备部长杨国显,负责设备检修团队的管理工作。

2003年杨国显刚毕业就加入了盛虹,一直工作到现在。从一个初出茅庐的设备检修工到设备技术骨干,再到一个百人团队的管理者,杨国显和盛虹化纤一起共进了21年。

2003年正是盛虹化纤板块组建之际,各个专业岗位都急需人才,杨国显恰好在此时加入,成为推动盛虹化纤发展的第一批员工。他在聚酯设备检修岗位磨炼钻研三年,2006年轮岗到化纤的工艺车间参与生产工作。这是他成为设备技术骨干的关键一步。

虽然只在生产车间待了一年,但这一年让他全面了解了化纤生产的工艺技术,使他从一个只知道设备检修的“单面手”变成了一个既懂技术又懂生产的“多面手”。“这其实非常重要,当你对设备和工艺都熟悉,就能理解这两块之间的矛盾点,然后可以通过一些协作来优化设备或者操作,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杨国显表示。

2009年,中鲈被收购,杨国显负责聚酯设备的翻新工作,这并不是一件易事。中鲈被收购时,设备要么残缺、要么落后,几乎什么资料都没有。“没有资料只能自己去收集,所有的设备数据都要重新监测、更新,系统也要重做,基本上算是重头再来。”但这块“硬骨头”还是被杨国显给啃下来了,顺利地完成了中鲈设备翻新工作。

凭借着这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杨国显一步一个脚印,在工作岗位上持续深耕,先后在《聚酯工业》等期刊发表论文,多次获得公司、行业奖励;曾两度摘得公司年度“科技星”和“敬业星”称号;获得江苏省“质量管理优秀奖”等荣誉;发明实用新型专利6个……

在设备检修一线深耕多年,杨国显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他也逐渐从一线技术人员转变为一线团队管理者。

“我其实是一个很‘懒’的团队管理者。”杨国显评价自己。

相较于一个“什么都管”的管理者,杨国显采取宽松管理的方式,充分放手让员工自己去干,在培养员工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潜能。

名为“放养”,实为锻炼。在此理念下,杨国显培养出一大批实干型、创新型技术人才。从当初一套聚酯装置保养人员不足十人,到如今已发展到两百余人的庞大的技术团队。他带领团队攻克一个个设备“难关”,在聚酯设备检修、创新和公司降本增效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之前设备大检修都是外包给外部施工单位,价格高昂。杨国显组织进行了人工成本核算,发现外包检修的价格比自主检修价格高出五六倍。为了降低成本,他带领团队改变以往的检修模式,将由外部施工单位承接大修转变为设备专业自主检修,每年节约委外成本百万余元。

今年三、四月,纺织二部、三部搬迁,针对设备转移维护,外包报价285万,而自主包干成本只有50多万,杨国显二话不说,带着团队完成了搬迁工作,为公司节约了200多万费用。

“杨部长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那是没话说,是这个。”和杨显国合作十年的国望检修队主任宋玉海竖起大拇指说,“你看看办公室里的冰箱、饮水机和微波炉,都是杨部长自己掏钱买的。这些东西虽然不值钱,但是心意很重!”

设备岗很特殊,随时都可能会有突发情况,离不开人。工作21年以来,杨国显基本全年无休,几乎没带家人出远门玩过。夏天雷雨天气时,设备装置容易跳闸,杨国显更是几乎24小时呆在工厂,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杨部长很负责、很辛苦的,就算在休息日,一个电话就能叫来。”宋玉海说。

在盛虹的21年来,杨国显勤勤恳恳、创新求变、恪尽职守,越过一个个难关,也到达一座座山峰。今年2月份,由于岗位职责的调整,杨显国不仅要负责聚酯设备,还要负责纺丝、机电等方面的工作。如今,新的挑战又出现,他带着无畏的攀登精神,再次出发!

领跑者寄语:“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坚持中突破,在再坚持中创新,在再再坚持中圆梦!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微信版
主办单位:盛虹控股集团品牌部 制作单位:53bk.com
ICP备案: